串流平台冲击 台北电影节观影人次下滑 将转型小而美影展

今年第25届台北电影节主视觉。图/台北电影节提供

1998年举办至今的台北电影节,网罗国内外优秀影人作品,其奖项「台北电影奖」更被誉为金马奖前哨战,然而,台北市议员陈宥丞调查近10年,电影节观影人次和参展影片呈现下滑,认为应该进行总体检或参照国外影展转型。

台北电影节表示,目前参照柏林影展减少三成片量,并增加台湾电影产业活动、影人对话,朝向小而美影展转型迈进,同时2024年恢复城市主题单元,凸显影展特色和精神。

追溯台北电影节,由前身、1988年举办的「中时晚报电影奖」谈起,到了1994年改为「台北电影奖」,并于1998年台北市府加入主办后,举办为台北电影节,自2007年成为隶属于台北市文化基金会的常设单位,也是台湾第一个城市主办影展。

不过,陈宥丞发现,近10年来台北电影节的观影人次从2013年的46602人次,2023年的28902人次,以及总参展影片,2018年来到最高的203部,到2023年最低的124部,数据皆呈现下滑。

陈宥丞推测,原因或许在于常态编制人员仅12位,相较于金马奖的常态编制多达30位,人力远远不足之余,即便开展前六个月临时聘用30位工作人员,但是影展结束后解聘,无法累积人力资源和经验,每年都得重新培训。

他说,电影产业近年受到疫情及相关串流平台竞争下,或多或少受到冲击,认为台北电影节适逢25届,可以考量相关转型,或者向国外影展借镜。

台北电影节总监李亚梅说,人力不足非片量及观影人次数据下滑主因,近年是OTT平台普及,疫情影响观影习惯,整体戏院观众流失2、3成,且片商大量引进艺术片,冲击影展票房,以致减少影展观影人次。

「精準挑片、瘦身。」李亚梅表示,以往一年200多部电影,不如利用数据,精準受众,挑出前十名类型的片单,精準选片让满座率提升,明年也将过往电影节日程从17天,缩减至12天,得以控制好财务成本,今年满座率已大幅提升。

同时,她也强调要清楚「培育新锐创作人才」定位,因此,增加台湾电影产业活动、与台湾影人对话,扩大影展影响力,并转型为小而美的影展。

针对电影选片,李亚梅说,主要以台湾电影、各国新锐导演作品、城市主题影片,而外语片来源多以釜山影展,及柏林、鹿特丹等上半年重点影展,以及国际新导演竞赛报名系统收到的影片为主,不同于金马影展以全球华语电影、知名影展得奖影片及大师新作。

李亚梅说,持续参照影展包括柏林、鹿特丹等不同规模的影展,产业活动规划则是借镜釜山影展相关产业活动。

「台北电影节目标让观影者亲身体验、身历其境电影。」知名电影导演李孝谦有感,今年台北电影节举办「电影正发生」活动,邀集影人陈淑芳、陆小芬对谈,以及亲密指导的专业人员来与民众对谈解惑,几天下来就有1000多人次参加,这些都不计算在进戏院的人数。

李孝谦也说,明年持续举办活动之外,也会让观众直接挑战电影摄影,唯有亲身体验,才会让民众爱上电影。第25届台北电影节颁奖典礼。本报资料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