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拍片经验是台湾导演陈芯宜用虚拟实境(VR)说故事的养分,去年她拿下威尼斯影展沉浸式竞赛单元最佳体验大奖,今年则成为单元评审主席,在她这个专家眼里,台湾VR作品「走得很前面」。
陈芯宜是台湾知名影像创作者,作品横跨剧情片、纪录片和影集,并曾以「我叫阿铭啦」摘下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近年跨界VR创作并于2022年以短片「无法离开的人」,摘下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威尼斯影展沉浸式竞赛单元最佳体验大奖,她还有个愿景,希望台湾能有观赏VR作品的固定场馆。
陈芯宜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表示,她创作VR作品注重「故事性」,她并解释,VR作品其实是介于电影和剧场之间的存在。
「但对创作者而言,很多电影手法不能使用在VR作品中,就像电影里可以跳接分镜,那个是电影的语言,直接放在VR里面,其实是完全是不行的。」陈芯宜说,即使观众戴上设备后也是「观影」,实际上而言,VR作品更像是剧场作品,「剧场是个盒子,空间没有变,但要透过布景、道具、灯光改变。」
陈芯宜今年5月开办「无法离开的人」展览,让故事从VR作品扩及到戏外,也将VR作品优势放大,她分享:「VR是太特殊的媒材,让人像是做了一场梦,影片结束就像从恶梦或好梦中惊醒,可能一时会有种回不来(现实)的感觉。」
这次展览顾虑到观众结束后需要时间「清醒」,整个展览都给观影者沉浸式感受,像是观影者看完影片后能带着余韵参阅白色恐怖历史文件,包含书信、看守所时製作的物件,陈芯宜说:「有观众说整个展览看完,一开始要带头戴式装置像是要被处刑,观影空间上方有个小窗户,看完影片看到光透进来,整个是很有感觉的。」
陈芯宜认为,台湾的VR发展算走得很前面,像是2018年的「留给未来的残影」就能有8K品质,去年「无法离开的人」也是影像品质优于威尼斯影展其他作品,「这是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因为装备戴上去,就会更加真实。」
对于受邀担任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单元评审团主席,她笑说,一开始不知道是担任主席,只想说当评审就有机会能看完参赛作品,会是不错的体验,知道是担任主席后才开始感到压力。
近年VR影片蓬勃发展、作品更加多元,入围作品可能有各自强项,无论是强调剧情、还是注重游戏体验,甚至还有以体感回馈为主轴,要从不同类型的作品做出抉择并不容易,陈芯宜说,这次需打破语言隔阂跟另外两位来自阿根廷、巴西的导演讨论出符合威尼斯影展风格的作品,需要经过更详细的讨论。
虽然台湾作品备受国际肯定,发展上也超越许多国家,但陈芯宜直言,很希望台湾有个固定放映VR作品的场馆,她以「无法离开的人」展览为例,就算票券售罄也只能打平成本,因此格外希望有像是曾与文策院合作过放映台湾VR作品的迦纳大数位艺术中心(PHI Centre)的场馆。
陈芯宜说,固定场馆可以获得VR装置的大数据,这些数据都能反馈帮助创作,展映时也能给观众更好体验,「包含他们让观众坐定后统一按播放,不用让观众自己按开始,都会让观众有不同的沉浸式感受。」
VR作品蓬勃发展中,各地创作者都在寻找新的可能,有来自游戏、电影或是不同产业的创作者。陈芯宜用过去拍片擅长的「说故事能力」,在威尼斯影展让台湾VR发展被肯定,她更期待未来能有固定场馆同时累积大数据,奠定台湾VR创作基础并持续进步。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