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个字:炸。
是的,今年最炸的暑期档电影,终于要来了。
还有三天上映,预售票房已破3000万,平台想看人数破126万。
总之,电影的热度,堪比这炙热的夏天。简直,一点,就着。
火,有火的理由。
开心麻花终于甩出了王炸——沈腾+马丽。
7年来第一部以主演身份合作的剧情长片。
再看类型,好家伙,科幻喜剧,不得不说,开心麻花和腾叔这一步迈的有点大。
但结果呢,第一时间看完点映,内心只有一个字——爽。
两个字:好笑。五个字:好笑又好苦。5000字就是:本文。
至于许多观众最关心的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将是“含腾量”最高的开心麻花喜剧,并且,最多被打平,难以被超越。
因为这部喜剧,几乎可以说,“含腾量”就是100%。100%怎么超越?
从电影开场那句:“去了月球,我的社保还能续上吗?”到结局男主独孤月为地球豁出去了,沈腾无时无刻不在荧幕上晃悠,观众这几年的热望,沈腾是听到了啊!
而且沈腾在这部电影里,不仅最大限度展示了自己的喜剧魅力,更展现出过去几年荧幕上少见的,富有深度的演技。
是的,深度,这种喜剧的深度,过去我在周星驰喜剧里看到过,现在,我终于又看到了。
王晶说过,沈腾是周星驰之后,最好的喜剧演员。这部电影之后,这句话应该再无任何疑问。
一个“沈叔叔”独行月球的故事,凭什么这么横?过去国产电影一直磕不动的科幻喜剧,真能好看?“含腾量”100%这张王牌,导演张吃鱼到底怎么打的?沈腾和马丽在片头打了个照面以后,就直接了开启了相隔38万公里的“异球恋”,这对手戏怎么演?
在我看来,《独行月球》其实打出了“3张王牌”,一口气解决了上面所有的问题。
是时候,全说明白了。
第一张牌:“含腾量”极高,沈腾的表演极其给力
电影的含腾量多少?
用导演的话来说:大部分都是腾哥一个人的独角戏。
马丽进一步补充说明了沈腾独角戏的拍摄过程:“(现场)就一个演员,没有人说话,我就在想他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咋地还莫名听出了一种忧伤呢。
那沈腾为什么在片中如此孤独?因为他被地球落下了呗。
故事中,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
结果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因为正沉浸在给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的情书创作中不能自拔,戴上耳机完全没听到马蓝星的撤离通知。
然后他远远看到一飞船升空,300人的舰队,两百九十九人都撤了,他留在月球上了。
成了“月球上最后的人类”。
如果只是孤独到这种程度,最多是喜剧版的《火星救援》。
但独孤月可是比呆萌孤独多了,因为陨石不仅撞了月球,还撞了地球。月盾计划月盾计划,盾牌没挡住,地球被轰得只剩半个了。
接下来就像沈腾在预告片中说的: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还活着。坏消息是,地球毁灭了我还活着。
虽然情况很严峻,但好在月盾基地撤得太着急,装备食物都没来得及撤走,够独孤月一个人撑到自然死的了。
于是独孤月从此在月球上过起了破罐子破摔的生活。难怪片名叫独行月球。
在独孤月心目中,“整个地球都毁灭了,全人类都灭亡了。”
这换成别的演员,电影不是科幻文艺片就是科幻悬疑片,但这是沈腾。
于是电影上半段的时间里,观众就看沈腾一个人在浩瀚的月球上,可劲儿造了。
沈腾大家知道的,属于一出场还没说台词,表情一出来,观众已经笑成了一片,一开口,观众笑躺下的那种。
这一回,谐音梗少不了。
上一秒,独孤月自信爆棚地反问:“能把我难倒吗?”
下一秒,果然,他从维修梯上“倒了”下去。
“动作梗”和欲抑先扬梗在影视剧中较为常见,开心麻花用得不算多,本片却把这个梗玩得花样迭出。
比如独孤月撑着雪橇在月球上“飞起来”时,38万公里外的“观众”不由自主地起身鼓掌、欢呼,跟科幻大片大结局似的。
然后镜头一转:就见独孤月——duang,duang,duang。
也不知道摔得疼不疼。
喜剧对手戏必须要有。
不过片中独孤月的对手不是人,而是一只脾气暴躁的金刚鼠,用片方的话说,就是独孤月从此开启了“吃饭睡觉被鼠揍”的月球“腾”痛生活。
刚子确实是又猛又萌,而且非常刚,预告片中沈腾化妆成母袋鼠,结果刚子二话没说,直接一脚踢飞。
值得一提都是,电影里的金刚鼠是根据真人动作捕捉和特效结合完成的,饰演金刚鼠的开心麻花演员郝瀚本人长这样——
在电影里没露脸,却用了1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角色。沈腾在路演中也专门提到郝瀚,对演员的付出是非常尊重了。
能感受到,虽然故事框架不复杂,但在这基础上,主创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用两番三番甚至四番的笑点,把这个简单的故事一步步推向了戏剧和喜剧高潮。
梗和梗之间还有剧情的设计。
比如自以为绝世孤独的独孤月,在月球上撬门进入马蓝星在月球基地的房间,又是猜密码,又是搞爆破,进去以后把马蓝星的大照片往椅子上一放,还不时给女神敬个酒。
我说您这是敬女神还是搞祭拜呢?
问题是,他的所有这些行为,都被实时转播到地球上马蓝星的监控屏幕上了,对啊,小行星的确撞地球了,但人类还存在啊。
为了鼓舞剩余人类的斗志,月盾计划总部不仅将独孤月树立成了一个主动留在月球的英雄,马蓝星还决定把独孤月的月球实况直播给所有地球人——“希望他能驱走我们内心的彷徨照亮未来的道路。”
结果大家知道的,“把独孤月变成了一个谐星,我们有责任。”
除了这些之外,电影还有很多趣的彩蛋,比如cue到了”夏洛特烦恼”,cue到了吴京。
总之,这绝对是《夏洛特烦恼》之后最好笑的开心麻花喜剧。
但沈腾这一次绝对不是只演了个谐星。
相反,沈腾的演技是相当细腻、有层次和深刻的,片中有一段独孤月和地球刚刚联系上的片段,沈腾这一场又哭又笑的5分钟表演,将那种绝处逢生的复杂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上映后绝对会惊艳到许多人。
好的喜剧,内核总是悲剧,这次沈腾的表演,完全触碰到了。
迷茫太久的独孤月对生死已没有概念,但心意却是清澈见底的。所以影片后来的泪点,比如独孤月返回去救袋鼠和最后的选择,也格外动人。
还是因为沈腾的表演,影片结局巨大的悲伤,在影片中被温柔的方式巧妙化解了。
这种温柔的方式,就是好笑。
一个真正厉害的喜剧演员,就是能在影片最悲伤的时刻,让观众先笑出来。
第二张牌:没想到,沈腾马丽这对组合隔这老远依然好使
其实沈腾一个人,已经足以撑起一部票房大爆款,足够吸引人。
但对导演张吃鱼来说,这显然不够。
既然要打出开心麻花最好的牌,那沈腾马丽这对组合就不能浪费。
不过相比《夏洛特烦恼》中的女追男,这次马丽是加倍赚回来了。电影变成了孤独月追马蓝星“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从影片一开始,与女神见面时的呼吸,就在反复练习。
“马蓝星,距离第一次见面已经八年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跟你表达我的心意……”
独孤月甚至设计了两人爱的摩斯密码——“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就用左手敲三下自己的头盔我就懂了”。
注意这个伏笔,关键时刻能让你哭晕。
马丽这次的角色堪称她在开心麻花喜剧中的颜值巅峰,又美又飒,还是全片魅力担当。
能看出马丽没有刻意搞笑,而是用正剧的方式在演,像她自己所说,这是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但正因为马蓝星板着脸不苟言笑,恰恰能够和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独孤月形成独特的喜剧效果。
当然除了好笑,独孤月马蓝星这对CP,用马丽老公的话说,也是非常好磕。
现实中一个是在地球上的指挥长,一个是留在月球上的维修工,但导演把两人的相遇、拉扯与拯救表现得搞笑又温情。
可是说,正是沈马组合的默契与笑果撑起了这部电影,也让影片更动人了。
这两个人,就像地球和月球一样,相互吸引,相互羁绊,最后每个人身上都绽放着光芒。
也是因为独孤月对马蓝星的爱,一个小人物,最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的希望。
除了这对王牌组合外,许多开心麻花喜剧人发挥也是相当出彩。
比如常远,台词和表情、动作的反差变换是他的拿手好戏。
这次他饰演的 “大冤种”同事,又给马蓝星送上了刚烧开的开水。
片中担任沈腾和刚子月球直播解说员的黄才伦,则以一曲魔性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葫芦丝曲让他成为开心麻花喜剧中又一位自带背景音乐出场的男人。
不过我相信影片播放后,讨论度最高的配角,应该是黄子韬。
黄子韬确实是豁出去了,演了一个末世背景下的爱豆——黄子韬。
加上王成思扮演他的经纪人,喜剧效果更强悍了。这对组合我建议悍死。看片的时候我甚至产生了开心麻花为他们打造外传的盼望。
有了这些神助攻,影片更是喜剧效果拉满。
当然,最后最打动观众的,还是沈马组合,我相信,影片结尾马丽望着冲向宇宙的沈腾边笑边哭的段落,应该会成为国产科幻喜剧,一个经典段落了。
第三张牌:科幻喜剧,算是被张多鱼玩明白了,沈腾的表演也升华了
影片能成功,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首映礼上,这个人说了一句话:《独行月球》,让他从31岁拍到了36岁。
导演,张吃鱼。
2017年《羞羞的铁拳》拿下22亿票房后,他沉淀了三年重拾导筒,拍摄了第二部大银幕作品《独行月球》。
一上来,就是麻花首次尝试的科幻喜剧题材,实际上,别说开心麻花,国产电影过去也玩不转这个类型啊。
单独来看,科幻本身就很难做,喜剧要把观众逗笑也越来越难了。现在还要把这两个元素结合起来,理想的效果是1+1>2,但做不好就是1-1=0。
但张吃鱼是个很妙的导演。
相比闫非和彭大魔的《夏洛》《西虹市首富》那种强设定+反讽现实的搞笑,张吃鱼的风格更温柔,也更浪漫。
但没想到,这次的张吃鱼,风格还这么硬。
虽然影片类型是软科幻,但特效制作不软啊。
传说的5—6亿成本,光是拍摄时间就长达142天,全片90%以上的镜头都是特效。
为模拟真实月面,剧组100%实景搭建了一个月球基地。
宇航服、月球车、空间站、飞行器等道具和美术设计也都有材料学、机械学、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做支撑。
沈腾在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200吨砂石模拟月面粉尘中,穿着40斤的宇航服,演了几个月。
从影片来看,无论火箭发射、月球表面、太空舱等特效场面,还是金刚鼠等虚拟人物的呈现,都相当逼真。在开心麻花喜剧中,视听语言水准绝对是目前最强的一部。
张吃鱼的镜头,还不乏奇思妙想,比如开场用乐高积木手写数学公式、手绘工程图纸的样式迅速交代影片背景,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电影语言。
电影中也掺杂着许多对经典科幻电影的致敬,尤其是《2001太空漫游》。
甚至可以说,单从科幻类型来说,这也是继《流浪地球》之后最好的国产科幻大片。
所以,最后电影本质上就是一部兼具科幻、动作、爱情和喜剧幽默的娱乐片,上半段非常好笑,下半段又很燃,场面搞得很大,很过瘾,让观众的情绪被逐渐勾起。
到最后,你又忍不住为沈腾和马丽的表演,留下眼泪。
这部科幻喜剧,当然是太及格了。
有人会问结尾是故意催泪吗?但观众怕的从来不是喜头悲尾,而是莫名其妙的喜头悲尾。
但《独行月球》结局既很重,又拍得很轻。
张吃鱼终究是用喜剧的形式去冲淡了悲伤、治愈了疼痛,悲喜交集是很自然的。
影片最巧妙的地方在于,看似是独孤月独行月球,其实是剩下的地球人共同观看了这场大型直播。而在这过程中,影片内涵不断升华,从一个人对抗孤独、想要回家,到最后“马蓝星 带我回家”出现时,独孤月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家园。
而观众,可能笑着笑着就哭了。
这是我觉得电影最温柔的地方。
虽然讲的是很科幻的故事,真正想传达的却是人如何珍惜生命的价值。
有网友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上海堡垒》给关上了;《独行月球》把门给拆了。”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夸张。
最后的话:比票房50亿更珍贵的,是治愈
最后,影片到底能不能突破50亿?
我认为这并不存在悬念。
不是因为当下媒体的评估都十分乐观,有的媒体甚至喊出了75亿,而是因为市场确实太想要这么一部电影。
首先是喜剧很稀缺,科幻大片也很稀缺,科幻喜剧的稀缺性,无疑是更大的。
实际上这几年创造票房神话的,往往是过去市场难以想象的类型,比如《流浪地球》是科幻大片,《哪吒》是动画大片,正是因为它巨大的稀缺性,一旦超出观众预期,票房之势就难以阻挡,《独行月球》显然符合上述条件。
再就是,今年暑期档的《人生大事》、《神探大战》显然都卖到了超过预期,这背后其实是,观众期待在影院看到一部好电影,太久了。
最后,近期市场上《独行月球》的确难寻敌手。
在最近的新片中,无论是好莱坞的《迷失之城》还是港片《七人乐队》,显然都不是《独行月球》的对手。
所以《独行月球》的目标,其实根本不是暑期档爆款,而是春节档后,中国电影市场一直缺乏一部真正的超级爆款。
是时候,满足一次观众了。
但比起票房,我更期待的是,这部科幻喜剧,能治愈更多人。因为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其实许多人,都有过独行月球的感受。
就像独孤月最初在月球的时候,以为地球只剩自己一人,但到最后他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地球的人,隔着38万公里和他相互取暖,这真是一种宇宙级的浪漫。
现实不需要每个人都舍生取义拯救地球,但每个人都可以像独孤月一样,拥有自己独行月球的小小浪漫。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