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中国人,太牛了。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后,内心涌出这句话,有多少人,从那倒数的24节气中,又一次读懂了中国式的浪漫。
我打心底里喜欢今夜的鸟巢,我爱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我爱那以汉字笔画排序为标准的各国运动员出场顺序。
我爱那五环“破冰而来”。
我爱那空中打出的中英文“立春”和“SPRING”。
我爱那随烟火在空中尽情绽放的蒲公英。
我爱那全部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组成巨大的雪花台,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构成了火炬台——原来大家一直寻找的主火炬台早就存在于舞台中,最后“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的创意。
我爱今夜的中国,和过去未来每一天的中国。
我为今晚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式浪漫自豪,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所以,我当然爱为我们打造了这场中国式浪漫盛宴的导演——72岁的张艺谋。
继08年奥运后,他再次担任了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总导演。
当开幕式结束后,真个世界再次为中国点赞,几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抑制不住一颗奔涌的爱国心。张艺谋口中的“简约、安全、精彩、浪漫、唯美、现代”的冬奥会开幕式总美学,完全实现了。
纵观世界,能同时举办夏奥冬奥的,中国北京独一份;能同时担任“双奥”总导演并被全世界赞爆的,张艺谋是第一人。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
媒体拍摄到,72岁的张艺谋在高铁上当众单膝下跪,深夜冒雨测试设备。
媒体拍到他和多个团队熬夜商量方案,看完排练后他累到紧皱眉头,不愿多说话,满脸都是憔悴和疲惫感,但还要给所有人打气——“我就要三个字”:好看,好看,好看。
而这个年过古稀的老爷子,其实身体早不再像从前那般硬朗,再加上每天都在“连轴转”,一直趁着大伙不注意的时候,往口里塞药。
人们总是问,为什么总是张艺谋?
一个最简单的回答是:除了他,还有谁能这么懂中国人的浪漫?
但只有在这个无比美好的夜晚结束后,人们才回忆起,这位老将,其实已经72岁了。
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但从北京夏季奥运到冬奥会开幕式,为什么总是张艺谋?
北京奥运往事:“千万别让张艺谋当总导演”
时间回到18年前,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8分钟时,险些成为张艺谋导演生涯中的滑铁卢。
那天14名穿着传统服饰的女孩,穿着短旗袍演奏《茉莉花》。
还有声势浩大却不太正宗的京剧表演和中国功夫。
到最后,一位小姑娘站上舞台,以童谣的方式演唱了《茉莉花》。
争议声四起。
网友质疑,“难道只有《茉莉花》能代表中国文化?”
四面八方的质疑汹涌而来,差评被归纳为一句话——“千万不能再让他当总导演了”。
张艺谋导演不被看好,奥组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开幕式创意方案。
最终13家团队进入最后的角逐,除张艺谋团队之外,还有李安、陈凯歌这样的名导在其中。
李安提出创意,想把鸟巢做成一个四面八方都能放映的立体影像屏,同时利用鸟巢的钢结构做出特别的光影效果。结果在传统文化创意部分拿到了全场最高分。
他所在的团队还有位大咖米歇尔压阵,曾经担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制作。
陈凯歌也独立组队前来应标,在创意陈述阶段,他念起一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说杜甫的这首诗,正是他得知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心情。
奥组委的评委们想听到更加具体的创意陈述,陈凯歌拿出了他亲自手写的创意方案,阐述了自己的理念。
最终人选讨论得很激烈,九个人里有三四个依然表态,认为张艺谋不行。
但陈述结束,张艺谋团队的项目平均分数还是最高。
2006年已经56岁的张艺谋走进了贴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标语的办公室。
他对着镜头说:“如果砸了,那就是人生最低点。”
从日后公布的纪录片,能看出他总是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感染和调动身边每一个人,似乎这个男人天生就有一种感染力,让人们想要跟着他干,干出令全世界心悦诚服的大场面。
最终呈现出来的好几个关键创意都是张艺谋想出来的,包括贯穿始终的巨型“画轴“、笑脸、以及在巨幅纸上作画的设计。
作为总导演,不仅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要知道不要什么,并且要懂得坚定地说不。
当年无论团队的人如何劝说,他坚决不使用红灯笼、大红绸子和中国鼓这些已经被用过很多次的符号。
他要求团队要搞出新东西,比如最后能创造一个乐器,创造一个打击的风范。
打击乐团团长做出了近百个缶的道具模型,什么样式的都有,有的时候就直接拿了缸来做。
经过半年的研制,最后选定了——缶。
张艺谋又觉得必须击出一个国家的气势,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礼仪,而不是简单打鼓。
编导孙育鹏带着四百个演员,反复寻找更美的打击方式,每天录下DVD给张艺谋看。
但一个月过去,张艺谋还是觉得这样的打击方式不好看。孙育鹏最绝望的时候写了辞职报告,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张艺谋说:“如果我考虑到钱,考虑到大家辛苦,就勉强过了,这样的话我睡不着觉。”
活字印刷的排练中,需要把6000个人装进字里,伴随着口令和节奏起伏。
张艺谋和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奋战了16个月,才保住了这个50分钟的文艺传承表演。
但任何大型演出都必然有取舍。
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剩下半个月,张艺谋将1000多位战士每天扛着200斤道具,排练了一年多时间的节目给砍了。
编导红着眼圈,带着团队人员一次又一次恳求张艺谋保留节目,张艺谋一言不发,不忍心面对大家。
他说,“这个事情是国家的事情,不是我张艺谋个人的事。”
2008年8月8日下午2点,张艺谋在鸟巢办公室,给所有编导开动员会,落实所有的细节。
下午3点,所有编导给演员们开动员会,调动士气,强调表情,准备换服装,再回忆动作。
主席台上,张艺谋的桌子前面,放着一个精确到秒的电子表。
19点56分,开幕式拉开序幕。
一场前无古人,后也难有超越者的中华传统文化盛宴,终于开幕了。
击缶而歌,大脚印,中国画轴!中国式浪漫,早被他拍明白了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国家体育场座无虚席。
9万多名观众涌动成了红色的海洋。
在后来宁浩拍摄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段落中,葛优饰演的北京的哥,为了一张奥运开幕式入场券,一路斗智斗勇,最后他融入了开幕式的人海,和大家一起观看了这场轰动世界的演出。
从开幕式一开场,全世界观众就和中国观众一起,被震撼地目瞪口呆。
击缶而歌,一开场就把所有人敲“晕“了。
2008位青年人身着古装,齐声吟诵起《论语》开篇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随后仿佛秦汉时期的兵马俑再现,伴随着鼓声和呐喊声,发光的缶面从一个角向四周扩散,从9到1的字样开始显现,全场观众一起大声呼喊着倒计时:3、2、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
由焰火组成的29个巨大脚印,采用数码点火控制新技术,从15公里以外准确无误的两秒一步,沿着北京的中轴路,一路穿过永定门、前门,直奔国家体育场。场面看的所有人热血沸腾。
开幕式还让世界见识到中国文化中的——礼。
名身穿战国服装的演员打扮成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巨大活字印刷组成的“和”字前朗诵着“君子和而不同”。
上百名演员组成方阵,手举方块展现“和”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和中国思想,在此达到一个巅峰。
随后的画轴,又成为鸟巢里最震撼的瞬间。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五幅长卷依次呈现。
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丝绸之路、长城,观众顺着编年史,一路看到今天。
开幕式演出最后,最让人震撼的时刻到来。
火炬入场,45岁的李宁脚踏祥云,飞上鸟巢400米半空,以空中奔跑的姿态,跑了三分半钟,他的身后依次呈现火炬传递途径的国家和地区。
0点04分,北京奥运的圣火被点燃,全场欢呼声响彻云霄。
控制台上,所有人激动地挥手拍掌拥抱。
紧张了一年多的张艺谋终于舒了一口气,笑着和创意团队的成员一一拥抱。
回头看来,那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瑰丽辉煌的表演。千人击缶而歌、电子卷轴徐徐展开、由人体组成的活字印刷术……还有姚明牵着地震小英雄林浩进场、李宁飞天点燃火炬……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观众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正常演出唯一的瑕疵,是活字印刷表演时的一个失误。
一位叫陈志峰的战士所持的道具控制器坏了,一个螺丝处衔接不上,导致在图案出现“和”字时,字模没有落下。
为了不让这个地方散落,影响演出效果,陈志峰用小拇指代替螺丝钉,插进孔里。单个活字装置承重有20公斤,动作1000个,完成这次表演后,他的手指血肉模糊。
当开幕式完美落幕之后,所有人都理解了张艺谋,理解了他为什么对每个细节都苛求完美。
张艺谋说,他总是记得谢晋导演的那句话。谢导说,拍电影就是掬一捧水,说不准哪就漏一滴,漏着漏着就漏光了。
为了尽量不漏掉每一滴水,50分钟的开幕式表演,张艺谋带着所有人,硬是磨了16个月。
最终这场开幕式震撼了全世界,这届奥运会成为了美国电视史上收看最多的节目。
14年前留下的遗憾,张艺谋都用冬奥开幕式弥补了
但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还是留下一个令张艺谋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
2008年7月28日,在一场4个小时的漫长排练中,开幕式《丝路》的主舞刘岩忽然和脚下的高台失之交臂。
随后一声闷响,她从3米高的高台坠落,一动不动地躺在了地上。
控制室的张艺谋愣住了,他推开围观的人群,大声喊道:“快点,快点叫救护车啊!”
解放军306医院的救护车赶来,将刘岩放在了担架上。
医院里,面对心急如焚的张艺谋,刘岩想伸手安慰,但双手毫无知觉,最终她硬挤出一丝微笑:“导演,我明天还是那个点来现场排练吗?”
刘岩没能准点来到排练场。经诊断,她的背部砸到了一根钢筋,第12胸椎严重错位、神经损伤,最终导致高位截瘫。
刘岩入院的第十一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举行。
来自杭州的姑娘殷硕完成了《丝路》的演出,获得满场喝彩。
张艺谋找遍整个后台,翻出了一张介绍奥运会组成的宣传册,在自己的名字旁边郑重其事地写道:“在开幕式中,我第一个要感恩的人是刘岩,她把一切都给了开幕式,她是英雄!”
失去了双脚的刘岩在张艺谋的鼓励下从头开始,咬牙复健,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学位。
在之后的岁月里,坠落的女孩越坚强,人们的对奥运会的称赞越热烈,张艺谋越是愧疚。
人海战术的优点是视觉宏伟,气势恢宏。
必然出现的缺陷是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可能会出现意外的隐患,当年正是因为参与的演员实在过多,现场管理才会出现疏忽,导致意外发生难以弥补。
但14年前的遗憾,张艺谋不会再重复了。
当他再次成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导演,他给出了三个词:幸运,挑战,责任。
这次张艺谋一开始就放弃了自己过去极其擅长的视觉宏阔的“人海战术”,提出“人少而不空,空灵而浪漫”的新主张。
加上疫情隐患依然存在,为群众的安全也不能启用大规模场面。
于是在张艺谋的主导下,冬奥会开幕式全部时长控制在了100分钟,参与者仅3000人。 “简约、防疫,还要完成在大场景下的仪式。”
张艺谋对着镜头说,一叶知秋。
他还特意设计了一个环节就叫“致敬人民”,让普通人而不是专业演员站上舞台,大家一起参与奥运。
为这一切提供支撑的,是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 和云科技等等技术的日益成熟,演员通过动作捕捉可以与虚拟的雪花实时互动。当年需要人力才能呈现的视觉奇观,可以在出色的导演艺术下,换种手法呈现了。
张艺谋甚至没有专门设文艺表演的板块,而是把演出化到流程里,成为仪式的一部分,他希望整个开幕式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但这也意味着,难度更大。
张艺谋,再次面临人生中,又一次挑战。
在构思倒计时的创意时,张艺谋突然得知2月4日开幕式这一天是立春节气。他特意询问冬奥会申办团队是否有意为之,答案是申办过程非常复杂,真没想到挑了一个立春。
但既然是立春,就是非常好的文化寓意,一个以24节气倒计时的创意,开始在张艺谋心中萌芽。
立春是严寒的最后,也是万物复苏的开始。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冬奥会开幕式,就要开始了。
中国式浪漫
2022年2月4日,立春。
入夜,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配上每个节气对应的古诗词,既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更有中华文字语言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现场,白色的种子飞向空中,孩子吹散蒲公英,种子化作烟花被吹散,寓意春的生机与希望。
当空中打出中英文字样的“立春”和“SPRING”,整场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
满目绿色在鸟巢中央涌动,从场馆到人们心里,全都春意盎然。
接着一转眼,画面又从绿,变成了蓝。
水墨代表着中国的笔墨精神,科技下的深蓝色水在冰雪中融化,最终汇成江海,幻化成了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之水,天上而来,奔涌磅礴之间,人们心中默念起那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
开幕式不仅有画面,也有声音。
有一幕是来自各行各业和56个民族的代表每个人都穿着代表自己身份的特色服装,将国旗手手相传,当小号手吹响《我和我的祖国》旋律的那一刻,许多观众再次忍不住破防。
冰雪五环“破冰”的画面也充满创意,整块冰立方渐渐破碎,冰雪五环破冰而出,打破隔阂、互相走近的意蕴已经深入人心。
到最后,激光雕刻出冬奥会的历史,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
网友还注意到,各个代表团出场是按照汉字笔画顺序来的,而以中国结设计成雪花样式的手牌最终一片一片聚集,成为一片大的雪花,随后极光、宇宙、地球出现,格局顿时大开。
有网友评价开幕式说,“老谋子真是绝了。色彩、诗句、农耕文明的历法,传统的外壳,工业文明的内核,完美结合又不突兀,不强行拔高,润物细无声。火炬环节特别环保,符合国家发展理念,但是一点都不小家子气,相反创意到位,很可。汉字笔顺出场,对中文也是一次推广。从头到尾,紧凑,美好,温润,如诗如画!高科技,科幻感,点滴之中都是心思。完美! ”
还有网友说:谢谢北京冬奥开幕式,让我明白什么是审美天花板。“和14年前一样骄傲”。
开幕式之后,中国式浪漫冲上热搜第一。
而张艺谋自己关于中国式浪漫也有过一段阐述,“就拿浪漫这个词来说,人幸福了,才懂得去讲浪漫、理解浪漫,浪漫其实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安居乐业、自信了,才会有浪漫的心。浪漫是幸福中国人的感受。”
“我们第一个先看孩子,这孩子们等着呢”
在《“双奥”导演的一天》里,公布过张艺谋多个工作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72岁的张艺谋说,“我们不能浪费,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故事回到14年前,一切都似曾相识。
张艺谋当年每天凌晨三四点,从距离会场只有30米之隔的开幕式中心走廊经过,足足走了一年。
最后一年,整个原计划改动了70%—80%,所有人都筋疲力尽。
而他顶着最大的压力,还时刻为团队鼓劲:“当所有的手段用完的时候,设计人员就不走了吗?时装不前进了吗?美术不前进了吗?建筑风格不前进了吗?”
团队里的人没见过当年58岁的张艺谋打过一个哈欠,他永远是精神最足的一个,讲工作从来没有坐下来过,永远手舞足蹈连说带演,日程紧张时几乎不眠不休。
那年2008年8月8日,气象部门预报说可能会有降雨。这是导演团队最担心的事情,雨水不仅会使烟火受潮,还有可能影响火炬的稳定性。
张艺谋反复叮嘱:“咱们不能出现失误。”
可是第一次点燃火炬试验的时候,带动李宁奔跑的轨道小车由于路程计算错误,没有推到预定的位置,李宁没够到火炬的导火索,点火失败。
张艺谋没有一句责怪,只是想着怎么把事情解决。
时光一晃眼,就是14年。
张艺谋已经72岁,他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催促工作人员加紧工作进程, 和主创团队讨论方案,有时候,原本是坐在椅子上的他,会直接起身示范设计的场景。
媒体镜头里的他单膝跪地充当某个角色,声情并茂讲述着,时光仿佛从未老去。
但其实早有媒体报道,在2018年平昌冬奥运会闭幕式的彩排上,张艺谋曾顶着达39度高烧仍然坚持熬夜备战。队医来检查,但张艺谋显然并未听从医嘱,甚至在凌晨两点坚持开会,一边量体温一边工作。
到了这一次,媒体再次捕捉到张艺谋抽空吃药的画面。
即使吞药的瞬间,他的眼睛仍然盯着彩排。
有网友发现,张艺谋吃的是一种叫三七达到草药,需要被研粉后吞服,用于治疗咯血、跌打损伤等,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吃完药的张艺谋依然没停下来,他还是在寒夜里淋雨坚持排练,测试所有的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北京奥运之后,张艺谋被称为“国师”。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
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导演。
他说看到几乎所有同龄人都已经是退休工人,而他还能拍自己喜欢的电影,“这是时代的机遇”。
在两个月前,张艺谋拿到自己第十座中国电影金鸡奖奖杯。他坦言,在自己一生的创作中,奥运的分量远重于电影。
“首先还没有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机会,两次执导奥运开幕式。电影是职业,但奥运会是不可比的。其次,电影有时候是个人的,个人有感而发,按个人喜好去选择。而奥运会,从做这件事的第一秒开始,你就知道你的身后是国家,是全体中国人,你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代表的不是个人,成功也不是个人的成功。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血,才获得那一晚上的璀璨绽放,这个意义完全不同。”
有看过两届开幕式的网友评价说:“中国第一次办奥运,是在向全世界展示我们自己,既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有各种盛大的场面,是一种骄傲和兴奋的心情。
22年第二次办奥运则是展示另一种内敛含蓄和大气的美,寓意也更放眼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大国风范。”
而72岁的张艺谋,又赢了这次挑战。从过去来到现在,始终给人不一样的力量和感动。
在冬奥会排练的时候,很多人都要等待许久,才能上场表演。
一个环节是40名来自中国大山里的孩子一同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合唱队的服装取材于河北当地的传统元素,身上是虎头图案,脚上是虎头鞋。
排练中,72岁的张艺谋称:“我们第一个先看孩子,这孩子们等着呢。” 小朋友表演结束后,张艺谋露出慈祥的笑容,带头鼓掌,对孩子们赞不绝口。
他转身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一定要让全国观众满意。
开幕式结束后,张艺谋工作室发文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瞬间。我们敞开博大的胸怀,找到人类最朴实共通的地方,告诉大家我们要“一起向未来”。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